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科学”的春节

2011年01月31日 20:24 佚名 点击:[]

春节,是一部科学史诗。融“时代元素”,具“传统基因”。它,字里行间流淌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篇章里展示着人类科学发展律动。

勤劳、智慧的华夏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黄河流域一带,通过观测太阳运行一年的天象规律、物候特征、农作物生长变化,进行科学探索,制定出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至汉武帝,《二十四节气》又被纳入历法。节气初始——春,为一年的复苏、万物更新, 浸润着吉祥、喜庆,于是,春节作为“天人合一”的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节庆祭祀活动,应运而生。

春节,既是一种明晰理论,又是一种实践智慧。古人通过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的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索取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求得生存;由此拓展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密切人与人之间交往,繁荣发达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辅相成,共为一个有机体。人类生产活动,常以“春”为周而复始的起点,又把“春”当作一种精神寄托的载体。古人感激上苍,也寄希望于未来。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不能正确认识各种自然现象,为求得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企求幻想中的诸路神仙保佑。于是,在“春节”的各种祭祀活动中,千家万户门楣高挂红灯笼,门上贴哼哈二将,以驱赶“年”这种怪兽;灶间供上“赵公元帅”等等。这种人类早期幻想,就是认识自然的科学萌芽。随着春种、秋收的农事活动,与对春节往复的祭祀活动,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认知自然、吸取教训、把握规律、善待自然,人类有了 “呼风唤雨”的本领。为预测天气,古人有“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山雨欲来风满楼”、“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等民间谚语;为防旱、涝灾害,2200多年前的李冰父子就以因势利导的“回旋流理论”修筑了无坝引水“泽被千秋”的都江堰宏大水利工程,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又维系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今天,我国为实现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自动监测站、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大型计算机等构成的现代化气象观测系统,对气象进行预报,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造福人类;“嫦娥二号”飞天,桂花树下,华夏儿女邀吴刚举杯对酌。以我居住和生活的唐山为例,去岁元宵夜,唐山南湖,建于公元644年的龙泉禅寺旁,运用高科技手段的灯展,以灯的特有文化、魅力、语言、韵味等将唐山的冀东“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同台展演,具象惟妙惟肖,情趣盎然,令人流连忘返;将唐山科学发展规划,演示得如身临其境,其景其情,令人震撼;为游人提供了一场精彩的科技盛宴、文化盛宴、节日盛宴。春节迈着科学春天的脚步,迎来了华夏儿女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站在“春节”平台上,让世界领略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春节,以其魅力四射的科学文化内涵,表明它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凭其“天人合一”的“和谐、和平、和睦、和美、团圆”的“和”文化,切中这一主题。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历史背景下,以中华民族“上善若水”、“和而不同”等价值观,可以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相融,找到解决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和精神的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点,找到在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与人文精神建设速度之间的协调点,挽救人类危机。蕴含朴素哲理的春节,包容人类不同种族共同认可的精神美德。春节借助其丰富内涵,驾驭着时代潮流,漂洋过海,走向五大洲四大洋,为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所了解、尊重和接纳; 春节以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方式,融汇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创造着属于世界富有生命活力的未来春节。

上一条:春节常识知多少:“福”字是正着贴还是倒着贴 下一条:新年的钟声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