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千秋伟业·美好未来

2010年06月11日 18:03 佚名 点击:[]

波光粼粼的柘林湖

生态江西站上新起点

陈石俊

浩浩鄱湖,泱泱五千平方公里,恰如一方深碧的翡翠,镶嵌在赣鄱大地的北口。亿万斯年水丰水枯,亿万斯年涛涌涛息,生于斯、益于斯、患于斯的江西人,无论御水放歌抑或面湖叹息,在与湖为伴、与水共舞的岁月轮回中,演绎了太多的故事。无论曾经的故事有多么豪迈,无论曾经的史实有多么悲壮,今天,一个与湖攸关的命题注定要载入史册——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

这是一个英明的决策。英明在于站在了引领全省科学发展的制高点上,执纲制目,绿色生态江西建设有了工作的重心,有了宏伟的目标,有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这是一个科学的决策。科学在于抓住了江西省情中最大的资源特色,突出优势,亮活了中国“最大淡水湖”这张世界级名片。“生态经济区”建设,无疑将成为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试验区,江西将因之贴上国家乃至世界级的生态标签、低碳标签。

这更是一个兴利惠民造福的决策,兴水利、避湖害,优环境、宜人居,保生态、可持续,让一湖清水造福于人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从省里提出到上报国家,不到两年的时间。其规划获国家批准,意味着这项决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建设,不仅是一省之策,亦是国家之举、国家之策。这也标志着“生态经济区”建设有了更广阔的运筹空间,有了更大的操作平台,有了获得国家支持的更好条件;更重要的是,我们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了更大的责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核心是生态,本质是发展,根本要求是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的高度统一。面对这项关系全省发展全局的浩大工程,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科学定位、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按照把“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的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坚持科学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跨越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真正把“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千秋伟业,站在新的起点;浩大工程,须靠大家共同参与。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踏实的作风投身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共同建设江西更加美好的明天!

思路篇

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坚持科学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跨越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发展定位

打造“三区一平台”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我国区域格局和生态格局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了“三区一平台”的总体定位,即: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围绕“三区一平台”的定位,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基地。

奋斗目标

分步实施谋未来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项时间长、任务重的系统工程,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第一步:2009年~2015年为先行先试、强基固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

第二步:2016年~2020年为深入推进、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等三个方面设定了2009年~2015年重点规划期的主要奋斗目标,到2015年,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生态文明社会初步构建。

环保篇

11大工程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以湖体保护、滨湖控制、生态廊道为重点,建立流域综合管理体制,强化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统筹湖区及流域上下游、干支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提高环境容量和生态功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湿地保护: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

污染防治:加强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绿色屏障建设:构建生态廊道、加强植树造林、强化水土保持。

血吸虫病防治:加强综合治理,提升防治能力。

生态环保体系建设工程

鄱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恢复湿地植被50万亩以上,治理“五河”入湖口湿地30万亩。

鄱阳湖珍稀候鸟保护工程:重点建设候鸟保护监测站(点)、鸟类保护监测设施、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鄱阳湖区水禽疫源疫病检测站(点)。

鄱阳湖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建设鄱阳湖江豚自然保护区以及翘咀红等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若干县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基地。

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工程:在“五河”源头及两岸、主要支流源头及两岸、大型水库库区周边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补植补造、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工程。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围绕江西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这一总体目标,实施市县、乡镇、村庄所在地以及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等四个重点区域的绿化。

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对流域内的2100万亩天然阔叶林全面实行禁伐,对5100万亩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保护,恢复3018万亩受灾生态公益林植被和1000万亩受灾毛竹;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农区草地开发利用工程:重点开展天然草地改良、人工种草、草田轮作等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草地生产力,促进草产品加工业和草地农业发展。

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程:建设流域内水源保护地,重点建设物理隔离防护和水源保护区内的点源、面源及内源污染治理设施;治理源头和支流的水土流失治理,加固整治“五河”干流,取缔工矿污染源,治理养殖污染湖库。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重点建设流域内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规模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新增12万户以上户用沼气池,建设3500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7000处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立水稻等作物病虫害安全用药示范区。

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重点建设流域内85座县(市)污水处理厂及城镇、工业园区、企业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管网约4200公里,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约500万吨;建设一批县(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及部分乡镇垃圾处理设施,新增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1.5万吨。

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综合治理河道3000公里;建设饮水安全工程4.8万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290万人、牲畜71万头;硬化灌区渠道5400公里;建设血防生态林30万亩。

畅想篇

统筹布局 共建共享 互联互通

坚持统筹布局、适度超前、安全环保、集约用地原则,加快水利、交通、能源和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形成与建设生态经济区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强化水利设施: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主要圩堤和河道治理、完善灌溉排涝系统。

完善交通体系:推进铁路、公路、水运、机场建设,形成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综合运输通道格局。

保障能源供应:建设重大能源项目、开发可再生能源、完善电力传输网络、加快油气管网建设、推进能源节约。

健全信息网络: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统一应用平台、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及服务系统、农村信息网络建设。

三大体系工程

水利保障体系工程:建设峡江水利枢纽、浯溪口水利枢纽;新建白梅、四方井、井山、东谷等水库,续建万安水库;实施鄱阳湖及“五河”重点堤防工程;完成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建设和改造一批中小型灌区。加快实施鄱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乌沙河综合整治工程。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工程: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工程和地方高速公路加密工程,实施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和向莆铁路等干线铁路建设工程,实施京九铁路电气化、皖赣铁路电气化项目;实施九江沿江和“五河”沿岸重点港口建设工程和航道建设工程;实施机场建设工程,扩建南昌国际机场、景德镇机场,新建宜春明月山机场,适时建设赣东上饶三清山机场。

能源供应体系工程:重点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彭泽核电站、洪屏抽水蓄能电站、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鄱阳湖沿岸陆地风电场,形成800万千瓦核电、240万千瓦水电、20万千瓦风电和10兆瓦太阳能装机容量;实施常规火电建设工程,重点实施火电上大压小工程和新(扩)建工程;实施天然气管网建设工程,形成1290公里天然气管道。

区域协调发展目标

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校舍基本消除现有危房;力争实现区域内所有设区城市和30万人以上的县(市)有1所独立设置的综合性或单一性特殊教育学校;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达到标准,基本实现“两个100%覆盖”,90%以上的城市居民出行15分钟可以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建一批农村敬老院,新建、改(扩)建一批设区市和县(市、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重点在2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农村公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和小流域治理工程;对特困群众实施移民扶贫搬迁,完成搬迁人口30万人等等。

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工程为民谋福祉

以培育生态文化为先导,以建设绿色乡村、生态城镇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构建生态文明社会。

建设绿色乡村:优化村庄布局、打造生态家园、树立文明乡风。

创建生态城镇:营造宜居环境、引导绿色消费、完善社区功能。

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文明建设、完善人才支撑和就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工程

生态创建工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统筹生态建设、环境整治和经济社会发展,建成一批国家级生态市、生态县和国家环境优美乡镇。

生态景观工程:加强城市公园、街道、江河沿岸景观建设,加大居民社区、企事业单位绿化建设力度,建成若干国家园林城市和一批城市景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展示中心和传习所,加强婺源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支持1万个行政村建设新村庄、发展新产业、塑造新农民、培育新经济组织、形成新风貌、创建好班子。重点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文明村。

农民知识化工程: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建成若干农民学习专用网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点。

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市县两级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完善服务功能。

发展篇

重要基地促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

链接一 服务业重点项目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打造生态旅游基地、传统文化产业园、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服务外包体系建设工程、现代物流基地、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重点服务业项目。

链接二 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将新增优质稻谷生产能力工程、优质油菜基地建设工程、鄱阳湖水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工程、生态柑橘基地建设工程、生态茶园建设工程、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工程。

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优质粮食生产能力、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生态农业服务体系。

创建新型工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培育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服务业、着力发展旅游业、努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大力拓展金融服务业。

区域篇

区域展望

经济区内显身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约占江西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该区域集中了全省四分之三左右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是江西基础条件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

规划范围包括南昌市、景德镇市、鹰潭市3个设区市,以及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浔阳区、庐山区、珠山区、昌江区、月湖区、临川区、渝水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共青城、鄱阳县、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