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 >> 资料下载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开展全省“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项目申报的通知

2025年06月30日 15:37  点击:[]

西

 

 

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开展全省“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高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我省“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全省“大思政课”建设(含“红色文化”课)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项目评选工作。请各高校紧扣“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主题,按照要求,做好组织推荐工作。并于2025年7月15日前,登录“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研及数据一体化平台”,上传申报材料(见附件1-4),同时将项目申报汇总表excel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

联系人:省教育厅社政处张玉荣、肖礼,电话:0791-86765057,电子邮箱:78419927@qq.com;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研及数据一体化平台技术联系人张伟,电话:18870008778。

 

附件:1.全省高校思政课优秀特聘教授、优秀兼职教师(第三批)申报要求

2.全省高校“一课多师”示范团队、“双师同堂”“师生同台”示范课(第三批)申报要求

3.全省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第四批)申报要求

4.全省高校“专题+艺术”特色思政课(第三批)申报要求

5.全省“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项目申报汇总表excel电子版

 

 

 

                     江西省教育厅

                              2025年5月5日


附件1

 

全省高校思政课优秀特聘教授、优秀兼职教师

(第三批)申报要求

 

一、申报项目及名额

1.本批次评选高校思政课优秀特聘教授13名(总60名)、优秀兼职教师27名(总100名)。

2.特聘教授每所高校限报1名(前两批次已获评1名及以上的高校本批次不再推荐);兼职教师每所高校限报1名(前两批次已获评2名及以上的本科高校、已获评1名及以上的高职高专院校本批次不再推荐)。

二、申报条件

1.政治上忠诚可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高校思政课优秀特聘教授包括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社会理论界专家、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五老”以及校外党委书记、校长、党政领导干部等。在担任特聘教授期间,能够结合自身工作领域,针对学生需求,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政课教学,教学效果得到师生好评。在推动学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方面发挥重要示范带动作用。

3.高校思政课优秀兼职教师包括高校领导、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离退休人员、红色讲解员、以及本校担任思政课教学任务的非专职思政课教师等。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课堂,能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与学生互动,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师生认可,在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上发挥积极作用。

 

附件:1.全省高校思政课优秀特聘教授推荐表

     2.全省高校思政课优秀兼职教师推荐表

 


附件1-1

 

全省高校思政课优秀特聘教授推荐表

 

姓名


出生年月


国籍


政治面貌


学历


职称


现任职务


现工作单位


专业领域


课程名称/

专题名称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人数

教育教学形式
















担任特聘教授

期间开展教育

教学的情况及

取得成效


相关佐证材料


学校意见

 

 

 

学校(盖章)

   

备注:教育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微课堂等


附件1-2

 

全省高校思政课优秀兼职教师推荐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兼职时长


职务


专业


工作单位


近三年上课情况

授课学年

课程名称

专业班级

人数

课时
















担任兼职教师期间开展教育教学的情况及取得成效

(近3年)


相关佐证材料


学校意见

 

 

 

学校(盖章)

   


附件2

全省高校“一课多师”示范团队、“双师同堂”

“师生同台”示范课(第三批)申报要求

 

一、申报项目及名额

1.本批次评选高校“一课多师”示范团队20个(总50个)、“双师同堂”示范课28堂(总100堂)、“师生同台”示范课27堂(总100堂)。

2.“一课多师”示范团队每所高校限报1个(前两批次已获评2个及以上的本科高校、已获评1个及以上的高职高专院校本批次不再推荐);“双师同堂”“师生同台”示范课每所高校限报1堂(已获评的教师本批次不再推荐)。

二、申报条件

1.“一课多师”团队,是指为改革教学模式,以本校专职教师为主(2名以上)、校外或外校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为辅(特聘教授或兼职教师各1人以上)组建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结合专题教学,采取一人一讲、多校联动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享受“别人家的课堂”,探索改变“一个老师上到底”的现状。申报时需提供一门课程所有专题教学课件、优质教案等。

2.“双师同堂”课,是指在课堂上以专职教师为主讲、校内外特聘教授或兼职教师为助讲,通过对话,访谈等方式,共谈政策、共话成就、共议热点,回应学生现实困惑,深化对专题的理解。遴选时需提供一堂课的教学课件、优质教案、教学视频等。

3.“师生同台”课,是指衔接课程专题,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形式,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运用沉浸式、体验式、演绎式等方式,采取互动交流座谈等形式,打造“师生同台”的示范课。遴选时需提供一堂课的教学课件、优质教案、教学视频等

三、报送要求

1.“双师同堂”“师生同台”示范课教学视频要求:请提供完整的一节课堂实录视频,时长为40分钟左右。

2.技术要求:分辨率720P或以上,码流为:0.5Mbps-1Mbps,视频编码要求H264,音频编码要求AAC格式为MP4,文件不超过1G。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视频开头要标注专题名称、教师名字、单位。教师、学生须出镜,配国家通用语言字幕。视频命名:高校名称+主讲人姓名+教学类型+课程名称。

 

附件:1.全省高校“一课多师”示范团队申报表

2.全省高校“双师同堂”示范课申报表

3.全省高校“师生同台”示范课申报表


附件2-1

 

全省高校“一课多师”示范团队申报表

 

学校(盖章)


负责人姓名


手机号码


职务/职称


成员组成


课程名称


教学开展情况


“一课多师”

团队的教学特色


“一课多师”

团队取得教学成效


提供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优质教案等

(表格可以自行调整)


附件2-2

 

全省高校“双师同堂”示范课申报表

 

学校(盖章)


主讲教师姓名


手机号码


职务/职称


助讲教师姓名


手机号码


职务/职称


课程名称


专题名称


教学开展情况


“双师同堂”

课的特色


“双师同堂”

课取得成效


提供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优质教案、教学视频等

(表格可以自行调整)


附件2-3

 

全省高校“师生同台”示范课申报表

 

学校(盖章)


教师姓名


手机号码


职务/职称


学生姓名


课程名称


专题名称


教学开展情况


“师生同台”课的特色


“师生同台”课取得成效


提供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优质教案、教学视频等

(表格可以自行调整)


附件3

 

全省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

教学基地(第四批)申报要求

 

一、评选项目及名额

1.本批次评选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8个(总100个)。

2.各高校限报1个(前三批次已获评2个及以上的本科高校、已获评1个及以上的高职高专院校本批次不再推荐)。

二、申报条件

1.有课程。紧扣“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针对至少1个专题,结合基地特色,建有2堂以上特色课程资源。

2.有项目。结合时代主题和专题教学内容,至少开发完成1个符合时代特征、江西特色、思政课教学特点的沉浸式、体验式等实践项目。

3.有团队。基地配有专业团队,团队成员有良好服务意识,能够保证实践教学课程项目正常开展,鼓励学校与基地共同组建团队,支持学生参与团队建设。

4.有代表性。能够突出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生动实践,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果。

5.有可持续性。学校和基地有共建协议,能够确保课程项目及时更新。

三、工作要求

1.牵头单位应围绕问题式专题化的教学主题,多角度、多专题挖掘本地区资源,明确申报主题方向,避免出现同质化现象,避免给相关单位造成工作负担。

2.加强对实践基地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退出建设成果不明显的基地。

3.基地类型多样化,鼓励高校在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时代伟大实践等鲜明特色的场所建立实践基地。

 

附件:全省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申报表

 


附件3-1

 

全省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申报表

 

实践基地名称


基地简况

控制在300字以内

 

 

 

基地负责人

 


手机号码


一次可接待人数


年接待人数


高校联系人

 


手机号码


团队成员信息

单位

姓名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可自行加行

课程名称

研发的课程资源请单独上传平台相应条目

实践项目名称

开展的实践项目请单独上传平台相应条目

工作总体情况及特色

(限500字)


 

工作计划(限1000字)


实践基地意见

 

 

 

 

 

 

 

单位(盖章)

   

 

学校意见

 

 

 

 

 

 

 

 

学校(盖章)

   

(表格可以自行调整)

 


附件4

 

全省高校“专题+艺术”特色思政课(第三批)

申报要求

 

一、评选项目及名额

1.本批次评选“专题+艺术”特色思政课30堂(总100堂)。

2.各高校限报1堂(已获评的教师本批次不再推荐)。

二、申报条件

1.“专题+艺术”是教师或团队为满足思政课某一专题教学需要而原创的、将艺术元素融入,用艺术形式辅助教学的特色思政课

2.资源要求:可为单讲或系列课程,1个系列课程视为1项资源。单集课程视频录制时长不超过40分钟,视频片头须标注:江西省“专题+艺术”特色思政课。如为系列课程,每个视频可另外再标注小标题,视频应显示课程所属学校、负责人姓名等信息。

3.技术要求:分辨率720P或以上,码流为:0.5Mbps-1Mbps,视频编码要求H264,音频编码要求AAC格式为MP4,文件不超过1G,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视频命名:高校名称+负责人姓名+专题+课程名称。

4.思政课应该主题明确并有方案或剧本、讲稿等相关材料。文档按照类别命名:高校名称+负责人姓名+专题+课程名称+文档材料类别(方案/剧本/讲稿)。

 

附件:全省高校“专题+艺术”特色思政课申报表


附件4-1

 

全省高校“专题+艺术”特色思政课申报表

 

课程名称


专题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手机号码


职务/职称


团队成员

序号

部门

姓名

职务/职称

联系方式











可自行添加行

程主要内容概述(不超过600字)


课程创作、排演、推广等情况

(不超过500字)


课程品牌特色、成果特色及创新

特色等

(不超过500字)


学校意见

 

 

 

 

学校(盖章)

   

 

备注:课程名称为高校开设的思政课(含红色文化课)名称;专题名称根据教学内容自拟。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