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 >> 时政要闻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十二五”:世界的理解与信心

2010年10月19日 22:48 佚名 点击:[]

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 谋定而后动,治国之良策。

1953年以来,中国已谋划和实施了十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由此,“十二五”规划的思路和精髓已经清晰可见。

“十二五”规划,关乎中国未来,同时牵引着世界目光。理解与信心,这是世界对中国未来传递的信息。

节点——世界的视角

海外人士或媒体普遍注意到,中国着手制定“十二五”规划正值一个喜忧参半的时刻,一方面“十一五”规划取得了光辉业绩,另一方面中国当前又面临诸多挑战。

美国《中华商报》指出,在即将过去的“十一五”,中国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国的经济规模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都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这家报纸也注意到,当前世界经济正在步入后危机时期,全球供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国际货币战、贸易战风声鹤唳,中国的周边外交难题接踵而至。与此同时,中国国内也面临不少问题:收入分配的失衡,贫富差距的扩大,医疗、教育、社保等改革都进入了关键时期。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陈刚认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在抵御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表现出色。但当前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资源消耗的快速增长也给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新加坡《联合早报》也注意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中国面对日益迫切的经济转型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研究和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的。

从海外舆论可以看出,在“十一五”即将结束,“十二五”呼之欲出之际,中国政府和人民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节点上,既有理由为过往的成绩感到自豪和喜悦,更有必要整装待发,踏上新的征程。

转型——世界的理解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可以断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一个关键语汇。对此,海外媒体和人士予以深刻理解和高度认可。

《澳门日报》的社论指出,目前,投资依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准,单位GDP能耗更远超世界平均水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总体来看,中国的产业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如果不能把握趋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势必在新一轮竞争中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加拿大中国问题专家侯秉东认为,无论从环境方面,还是从增加内需、减少对出口依赖等方面看,中国都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减少对土地和人民的负面环境影响,逐步使其制造能力进一步升级至价值链的上方,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使得经济组成部分中服务业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也认为,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下去。下一个5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应是中国发展的重点。这不仅对于未来5年,甚至对未来10年、15年的中长期发展都非常重要。

“‘十二五’规划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重点着力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收入分配方式的改革和环保、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强调一个更为均衡、可持续和公平的增长模式,在重‘量’的同时也重‘质’,这符合低碳、公平和以人为本的全球发展潮流,”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陈刚说。

德国《世界报》说,“十二五”规划将使中国告别过去那种不计代价追求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农民和城市农民工的利益不再受到损害,停止对自然资源不计后果的掠夺式开发。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解决全球失衡问题,”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劳伦斯·格林伍德说。

世界关注着中国,中国影响着世界。可以说,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将会对全球经济作出贡献。

未来——世界的信心

十七届五中全会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那么,中国能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国际舆论对此传递出了信心。

针对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打造小康社会,马来西亚和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陈凯希相信,以中国当前的发展速度来看,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困难。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改进民生,促进社会公平,这有助于解决贫富悬殊和发展不均的问题。他认为,中国今后将产生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的中产阶级,以促进社会稳定。

美国《中华商报》指出,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给中国经济转型带来千载难逢的“缓冲区”,美欧经济重新回到稳定增长尚需时日,国际资本流向仍然对中国有利,经济转型的成本还不算高昂。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陈刚认为,受进一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未来5年中国经济将继续沿着过去20年快速发展的轨迹前进。

世界对中国充满信心。(执笔记者包尔文、赵卓昀;采访记者高原、丁其林、石莉、刘向、颜亮)

上一条: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下一条:中日“渔船事件”背后的美国因素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